海水稻將在市場上市銷售

據 中國的鹽鹼地面積大約相當於一個埃塞俄比亞,現在這種土地也可重新進行農業輪作了。

被譽為”中國雜交水稻之父”的學者袁隆平向中國媒體表示,如果能夠利用哪怕是十分之一的鹽鹼地,那麼全國的水稻產量將增加20%以上,也就是增加5000萬噸,足以養活2億人。袁隆平現年87歲,他所領導的團隊沒有從零培育出新的水稻種類,而是把現有的水稻亞種的收成增加了一倍。這些稻穀亞種是上世紀70年代培育的,當時中國學者們為了努力養活迅猛增加的居民人數,而開始尋找能夠在海水中生長的水稻種類。

他們在廣東省遂溪縣發現了一種水稻亞種,但一公頃的收成僅有兩噸,僅為普通水稻的三分之一,沒有種植意義。現在的水稻產量增加到了商品指標的水平: 每公頃收成4.5噸。

雲南省生態農業研究所所長那中元表示,目前按照工業規模種植海水稻是否現實。他說:

“所謂的’海水稻’作為一個新的稻種出現,這是一件好事,是應當予以肯定的。但是從目前的試驗情況來看,將其稱之為”海水稻”還為時過早。因為海水平均含鹽量為4%,近海海水的含鹽量至少也在2%以上。

現在研究的這一稻種要在含鹽量為6‰的情況下可以栽培,在海水和淡水混合的地方含鹽量一般要在1%以上,那麼要人為地製造含鹽量6‰的地方,恐怕這樣的地方不是很多。

中國自解放後就曾進行過鹽鹼地治理,最早的治理就是種水稻,洗鹽壓鹼之後種植水稻。我要強調的是,當時是中國的水資源還很豐富。但是改革開放以後,林木破壞嚴重,水資源急劇減少。

那麼水資源減少之後,再用水沖洗鹽就不可能了。過去那些用水改造的鹽鹼地也就全部荒廢了。現在中國的問題不僅僅是耕地,最嚴重的是水資源問題。中國的水資源總量本就不多,河流從1991年到2012年已經減少了55%,現在中國水資源十分緊缺,再希望用水製造出含鹽量為6‰的地方種水稻,這是不現實的。

而且,水資源污染也是一個問題。如何將技術改進至能夠在含鹽量為1%到1.4%的地方種植水稻,才是有前景的。在中國水資源緊缺的情況下要造福老百姓,還有待努力。”

新型海水稻專利權屬於袁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Yuan Ce Biological Technology),該公司的命名旨在紀念水稻學者袁隆平及與他合作的團隊。袁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所售稻米品牌為”袁米”,也是為了尊重袁隆平及其主張。海水稻售價每公斤50元,是普通稻米價格的8倍。

那些決定品嚐海水稻的人們證實,它的味道與普通稻米有區別,但他們不認為這種味道是令人不愉快的。海水稻目前僅在網上銷售,米袋重量從1公斤到10公斤不等。袁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從8月起接受訂單,此後共有1000人已經表示有意訂購這種非同尋常的稻米,目前訂購總量已經達到6000噸。公司發言人說,他們希望2017年年底前將獲得總價1000萬元的訂購額。

中國研究人員在浙江省南部進行考古發現,人類開始種植水稻大約是在9400年前。他們在那裡找到了古老的水稻化石。相關論文發表在新一期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

這是目前為止能證明的人類種植水稻的最古老的證據。不排除中國長江下游地區就是人類最早開始種植水稻的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