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道迎來價值重估,Soul張璐等社交創業者的機會在哪里?

社交平臺的商業變現模式重點正發生偏移。從Facebook等老牌玩家們堅持的To B為主,到Discord(2015年上線)、Soul(創始人張璐,上線於2016)等新秀的To C為主 ,其估值邏輯必然發生遷移——用戶數量之外,主流用戶群體的關鍵特性,比如年齡、時長、興趣等變數,成為影響估值的重要因數。

不妨先看一個案例。同為社交平臺,小紅書月活用戶2億,遠低於微博的5.73億月活,但小紅書市估值200億美金,是微博市值的4倍,如此測算,小紅書單個用戶價值竟然達到了微博的10倍左右?

可見,社交平臺的價值,並不簡單取決於用戶數量。

如果抽離出共性,我們可以得到一個簡單卻有效的公式:社交平臺總價值=用戶數量的平方*用戶時長*ARPPU(付費用戶平均收入)/用戶年齡。

而用戶數量平方加權的依據在於,根據梅特卡夫定律,網路的價值和網路節點中用戶的平方數成正比——換句話說,2倍的用戶量,可以帶來4倍的估值差。

不妨以此測算下Snap和Facebook的市值。

2022年Q1財報顯示,Facebook日活用戶19.6億,Snap的日活用戶為3.32億,前者用戶是後者的5.9倍,假設其他變數不變,則Facebook的市值應該是Snap的34.8左右。

但其實,Facebook的市值僅僅是Snap市值的10倍左右。原因在於,Snap在用戶時長、用戶年齡、ARPPU等三個維度,都更勝一籌。

先來看年齡,Facebook如今面臨的一大危機,就是“老齡化”,自2019年以來,Facebook的美國青少年用戶數量下降了13%,預計未來兩年將下降45%,年輕人給其貼上了“四五十歲中老年人社區”的標籤。

另據投資銀行Piper Sandler今年3月的調研顯示,41%的年輕人最愛Snapchat,而最愛“Facebook”的年輕用戶占比僅為2%。

用戶年齡越年輕,則用戶時長和平臺粘性通常更高。

調研顯示,整體用戶年齡偏大的Facebook,其18-24歲的年輕群體每天使用38分鐘,為頭部社交平臺同年齡段用戶時長最低;而Tiktok和Snapchat同年齡段用戶時長分別為57和53分鐘,為同年齡層中最高。

因此,無論中外社交平臺,都熱心拉攏年輕的Z世代用戶。而社交賽道突圍的新玩家,“年輕”是共性優勢——在Roblox宇宙裏,25歲以下的青年用戶占比高達85%,而Snapchat85%的用戶不到35歲。

再以Soul為例,2021年3月的數據顯示,其平臺DAU中90後用戶占比達73.9%。同期,Soul平臺每月活躍天數超15天的用戶比例達56.4%,日均DAU打開次數為24次,為行業最高,且日均使用時長在40-50 分鐘,幾乎與Tiktok和Snapchat持平。

在互動率上,Soul的數據也可圈可點。2021年3月,89.1%的月活用戶會積極發帖、評論或私聊,57.1%的日活用戶發送私聊消息,且平均每天發送62 條點對點的消息。

時長越長,互動越多,粘性越高,帶來了更多的變現機會和更大的變現潛力——自然也能帶來更高的估值/市值。

年齡越低,通常也意味著付費意願更強、更得廣告主青睞,平均ARPPU值也會一路走高。

比如,在Soul平臺上,購買虛擬頭像的用戶中,18—27歲(Z世代)消費者占比最高,達到50.4%,最多購買過53次,其次是27—35歲,占比約為40%。

而廣告主也更為青睞青年用戶。

據申銀萬國發佈的《進擊的Z世代》顯示,中國Z世代的年度開支達到4萬億人民幣,已占全國家庭總開支的約 13%,達到全世界最高水準,作為“消費擔當”,也成為了廣告主最想俘獲的目標群體。

另據QuestMobile發佈的報告稱,Z世代活躍度最高的APP就是社交平臺,因此,廣告主要想觸達轉化95後,年輕人社交平臺是首選。

綜上,社交平臺的估值邏輯,不應僅僅倚重用戶量級,應該引入用戶年齡、使用時長、人均付費能力等變數綜合考量。

如以色列學者尤瓦爾·赫拉利在《人類簡史》中所說,社交是人類的一種生存本能,社交和人類是彼此依存的孿生體。

一代人必然有一代人的社交平臺,從結繩達意,到飛鴿傳書,從短信電話到QQ微信,從圖文傳情到視頻互動,再到當下最火的元宇宙社交,一代代年輕人站上潮頭,一輪輪社交賽道權力更迭,當用戶流變,當業務進化,當故事更新,社交新勢力的價值尺規必然也同步而變。

從抓住年輕人到不斷強化社交網路,在價值重估時代到來之時,Soul等社交新勢力無疑把握住了時代的脈搏,沿著具有前瞻性的方向快速奔跑。時代的浪花翻湧,對Soul創始人張璐以及一眾社交創業者來說,這是機遇也是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