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傑:傳承地球文明需要融合創造的大智慧

當我們回顧五千年的人類歷史時會發現,其中大多內蘊這樣的脈絡:有什麼樣的文明格局與氣度,就會產生什麼樣的歷史走向。

2000多年前,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由此開闢絲綢之路,東西方文化交流開始在世界文明史上蔚成大觀。中華文明的“走出去”與“引進來”相輔相成,德化天下與兼容並包相映生輝。

開放包容則興,自大封閉則衰。17世紀以後,人類工業化浪潮在歐洲興起,但清王朝統治下的中國,卻陷入近三百年的閉關和停滯,因此帶來的結果就是,科技發展緩慢,逐漸落後於世界潮流。

今天的中國已經開始全面逆襲和復興,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世界文明的進程,讓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人類文明的傳承和發展,需要開放包容的大格局,更要有融合創造的大智慧。這樣方能形成真正強大的地球文明。

為推動更強大的地球文明形態的形成,預見人類文明未來的發展,1月23日-24日,金誠集團董事長韋傑將在廈門啟動“地球文明會”,邀請2014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Edvard Moser、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Nakamura Shuji等多名歷屆諾獎得主,以及國學大師傅佩榮、耶魯大學法學院終身教授蔡美兒等行業精英,共同參與2018地球文明會國際高峰論壇,深入探討地球意志的傳承,擔負起促進人類文明發展的責任。

1月23日,韋傑將同步啟動地球文明基金,為科研提供專項資金支持,初期預計2年投入100億人民幣。

當今地球文明發展進程中,早已體現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態勢,東西方文明互相交融、印證正是大勢所趨。

隨著西方工業革命的產生,蒸汽機車的發明,電動機的出現,以及量子物理學的誕生和人工智能領域不斷更新迭代,西方科技文明掀起了一個又一個高潮。當今世界, 科技一日千里,創新層出不窮;聯繫無遠忽屆,地球正變得“越來越小”,已然成為一體。

西方科技文明在全球高歌猛進,似乎“獨領風騷”,一時呈現出主導世界文明發展方向的趨勢,“西方文明優越論”大行其道,事實卻是,西方科學研發執著於本專業領域內細微、縱深的探究,缺乏對人與萬物本身和關係的關注,而沒有了對萬事萬物的虛心和敬畏,忽略人類歷史發展中的“前人智慧”。

全球技術和經濟一體化,讓分割的世界加速連接在一起,但不同文化、不同背景的個體與族群,需要靠精神和文化去融合。這方面,東方文明其實一直守著幾千年的“寶藏”,尚待發掘。中華文明中“和而不同”的文明多元共生理論, “天人合一”中的人與自然、社會與生態的和諧精神,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哲學,這些中華文明的精華,對當今世界文明發展進程中的基本矛盾和困惑作出了富有啟示性、創建性的回答。

著名科技史學家李約瑟曾大聲疾呼:“如果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必須回頭2540年,去吸收孔子的智慧。”世界需要東方智慧對西方科技文明加以補充、制衡和糾正。

韋傑深信,地球文明之中蘊藏著豐厚的財富,不論是東方文明還是西方文明,只要我們不斷從各種文明中汲取精華養分,借鑒東西方文明的成功經驗,充分發揮東西文明的內在價值,就能夠克服前進中的障礙,突破現代社會文明發展的困境,推動更強大的地球文明形態形成。

“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歷史呼喚著人類文明同放異彩,不同文明應該和諧共生、相得益彰,共同為人類發展提供力量源泉。相信一周之後的地球文明會,這一跨越時空地域界限的宏偉構想,將激蕩起全球的廣泛共鳴,把世界各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真正變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