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支付寶、微信支付”是否可以全球化?

中國移動支付公司正進入亞洲市場。支付寶和微信移動支付試圖落戶新加坡和老撾。它們還打算在香港積極工作。此前美國研發城市移動支付平台的雷蛇已經進入新加坡市場。但公司承認,將很難與中國巨頭支付寶和微信競爭。

中國是移動支付全球市場帶頭人,但移動支付也能進入其他國家嗎?一位中國女性同行興奮地跟我說,”今天是雙十二,大甩賣的日子!可以把所有積攢起來的獎金花掉,便宜很多,有許多促銷活動!如果需要買的話,告訴我,我通過支付寶給您買”。衛星通訊社記者這次去中國出差剛好趕上一次促銷活動。實際上,如果仔細想一下的話,打折也不是打得太多。至少不是所有商品都打折。但中國人對這些促銷活動,看來是有一種難以擺脫的那種消費者的狂熱。或許類似鬱金香熱潮,或者就像現在有的人買比特幣那樣狂熱。此時心理學的規律對所有人來說都在一樣運作:人們開始急於跳上正在開走的列車,大量購買許多以後可能不太需要的便宜貨。大家都在買。不會再便宜了。只有今天,只有現在。移動支付恰好可以在這里大顯身手:可以足不出戶在線購買,但最主要的是,還有可能獲得小額貸款。

類似的購買熱在西方也有,例如,美國的”黑色星期五”。但對已經習慣身帶幾個儲蓄卡和信用卡的西方人來說,中國的移動支付潮,乍一看,似乎很奇怪,甚至不太符合邏輯。因為為了使用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必須要在銀行有賬戶,至少要有與移動支付捆綁在一起的儲蓄卡。那為什麼還需要這個繁瑣程序呢?先要把銀行卡與賬戶捆綁在一起案,然後還要掃描QR碼,儘管只要用卡購買就可以了,包括信用卡。

俄羅斯記者就所有這些問題向自己的所有中國朋友提問–他們實際上已經不身帶現金了。答案差不多都一樣。最初支付寶像那些用手機支付的人提供打折優惠,或者現金返還。而且現金返還有時還不少:一些商品返回近10%。這樣公司贏得了市場,把移動支付普及到了百姓的日常生活中。無疑,為此需要不少資金,以保證誘人的優惠和獎金。但很值得。兩年內螞蟻金融公司的資本就已超過600億美元。很快騰訊帶著微信支付也進入了移動支付市場。

2006年中國的非現金支付規模還小於其他國家。中國現金結算佔GDP的13%,而美國祇有6.4%,英國更低,只有3.5%。但在今年,根據KPMG的數據,84%的中國人更喜歡移動支付。而美國祇有20%的手機用戶利用手機購物。結果中國移動支付總規模為5.5萬億美元,是美國的50倍還多,後者僅為1120億美元。儘管現在已經不像當初那麼便宜,獎金和現金返還也只在某些指定的日子,但是支付寶和微信移動支付已經分別擁有8億和6億的用戶。

兩家公司都在竭盡全力保持自己的市場份額。通過支付寶和微信平台不僅可以在線購物,而且可以預定酒店、飯店、機票或享受送貨上門、醫院掛號等服務。類似的平台不僅客戶有,而且賣貨的也有。以前小商販們買不起可用銀行卡支付的pos終端。而如今一切都用電子錢包和QR碼。誰都可以用:從街頭商販到出租司機,就連乞丐都用。在中國大陸,或許已經沒有不使用移動支付的地方了。但是公司還需發展,最好的途徑就是走出國門。

支付寶和微信支付開始打入國外中國遊客集中的貿易點。也就是說,開始時的任務只是幫助國外的中國人利用早已習慣了的移動支付。但在一些市場,中國公司開始採取更積極地政策。例如,在香港建立了自己的平台。現在可以藉助手機支付出租車費用,預訂機票,辦保險。支付寶和微信移動支付很快將有可能在交通運輸中使用,到那時來自大陸的競爭對手肯定會擊敗早已過時了的八達通。而且後者不久前似乎還是香港交通非現金結算和支付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不僅香港的八達通緊張,而且就連看好新加坡市場的美國的雷蛇也很緊張。8月新加坡李顯龍在推特中抱怨稱,新加坡雖有各種移動支付,但它們對買家很不方便,尤其是售貨方更是無利可圖。雷蛇的CEO陳民亮就此做出回應並許諾在18個月內讓新加坡的移動支付變成一個通用而方便的平台。然而現在支付寶和微信移動支付正在向新加坡政府申請獲得開發和引進適合新加坡的移動支付平台的許可證。《南華早報》援引雷蛇公司的話報導稱,如果向它們開綠燈,那麼就連雷蛇都承認,公司有可能競爭不過中國巨頭。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認為,支付寶和微信移動支付擁有巨大的資源,如果讓它們進入,能在市場迅速擴大自己的份額。郭田勇說:

移動支付能否打入國外市場?它們也能像在中國那樣受歡迎嗎?當然,支付寶和微信移動支付憑藉各種各樣的活動和獎金已經佔領了國內市場,利用積極的營銷戰略。然而這些公司的成功,應歸功於中國傳統上一直落後的銀行基礎設施,儘管這並不是最主要的原因。今天的統計資料顯示,每五個成年中國人中,就有一人沒有接受傳統的銀行服務。同時每10萬人僅能平均上55個取款機和8個銀行分所。而在美國,則分別為222個取款機和28個分所。例如,在美國人們習慣用借記卡和信用卡支付。他們為何要麻煩地轉而使用新的移動支付呢?但是中國銀行基礎設施的落後幫助它越過了銀行卡的時代。結果是,在經濟較不發達的國家,新技術反而更容易被接受,因為沒有什麼能與其競爭並影響它們的採用。

由此可見,香港或者在新加坡的大陸公司,能否成功還是個問題。因為那里傳統的銀行基礎設施都很發達。但又有什麼能阻礙這些公司在泰國、老撾、越南這些落後的市場發展,甚至有可能進入迅猛發展的印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