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略有乏力,但不指望工資跳增

美聯儲資深經濟學家接受MNI專訪時表示,里奇蒙德聯儲的廣義就業乏力指標體現了資源未充分利用接近危機前低點,但即便如此並不意味著工資通脹迅速轉變。

這說明美聯儲意識到通脹目標遠比政策決策者預期的更遙遠,因為他們重申預計就業市場緊俏將產生通脹上行壓力。

里奇蒙德聯儲未就業指數的設計者之一Andreas Hornstein表示,“民眾表示工資並沒有明顯增長,還表示就業市場並沒有收緊。但即便考察大蕭條前的一段時間,也會發現實際工資和失業率之間沒有很強的關聯”。

隨著經濟接近充分就業,他表示“我們預計最終就業增長會加快”。但經濟

Hornstein聯手舊金山聯儲行分析師Marianna Kudlyak以及麥吉爾大學經濟學家Fabian Lange在2014年研發了未就業指數來解決美國勞工統計中的存在的一個重要問題:如何衡量數百萬沒有就業卻沒在積極求職,但仍處於待業的群體。

自大蕭條以來,有大量的人口失業但未納入官方失業率。隨著近幾年就業市場改善,隱藏的勞動力又顯現出來。6月份未納入勞動力統計的群體再就業人數超過470萬,創紀錄新高。這個數字是當月統計內失業群體實現再就業人數的兩倍,凸顯了不屬於勞動力範疇的群體與當今充分就業討論的關聯度。

雖然標準的失業率,即所謂的U-3 失業率,只包含了近4週內求職的個人。而未就業指數則包含的是較廣泛的符合僱傭單位選擇的勞動力資源。

該指數,經常被美聯儲政策決策者作為衡量就業市場健康狀況的指標,包含了根據就業人口劃分的9大工種對應的每種工種適齡就業人口。

7月份,指數下降10個基點至7.9%,達到了大蕭條之前2007年3月之前最低水平。目前高於歷史水平7.6%上方30個基點,達到了2000年1月份創下的點陣圖峰值。該指數已經達到了1994年以來的單月最高水平。

7月份勞工部廣義失業率下降至4.3%,為16年低點。也高於2000年平均失業率30個基點,這是美國上一次實現充分就業的時間。

Hornstein表示,“U-3接近於歷史低點。而未就業指數,長期來看該指數與失業率同步。因此,潛在趨勢該指數會下降,但相比過去25年這是相對反常的。

換言之,未就業指數也與勞工部的失業率說明同一件事:就業市場相對緊俏。

Hornstein還表示,該指數與金融危機之前的標準失業率相當,在2014年後再度上揚。2007年-2014年期間,他的研究表明勞工部的失業率過度的失業率惡化,由於危機引起的長期失業人數激增而導致該指數扭曲。而經濟學家發現,這一群體只有一半被作為得到就業的短期失業人員。

隨著美國經濟再度接近充分就業,美聯儲也展開的討論:在不刺激工資通脹上揚的情況下失業率還能下降到多低?

Hornstein表示,有跡象表明當前的平均工資增長率超過了實際工資增長,由於勞動力組成發生變化。相比之前有更多的人進入了低端工資的就業市場。

但他認為,最終的結論與失業率無關,而與工人的生產力有關。

Hornstein表示,“長期來看,如果從美國經濟來看,實際工資增長與勞動力生產力增長有關”。

自危機以來,生產力增長已經停滯。“如果實際工資增長和生產力的關係繼續維持不變,不應該預計實際工資增長。考慮到低通脹不意味著名義工資大幅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