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活節奏加快與社會壓力增多,Z世代群體正在通過多元化的消費行為尋求情感支援與心理慰藉。 他們不再局限於傳統消費模式,而是將消費視為構建個人情感空間、維繫精神健康的重要方式。 隨著線上線下消費場景交織,Soul 元宇宙也成為承載年輕人情緒表達與獲得陪伴的重要平臺。
在這一背景下,Soul App與上海市青少年研究中心聯合發佈了《2025 Z世代情緒消費報告》,系統梳理了年輕人情緒消費的動機、場景與特徵,為理解當代青年心態與消費變遷提供了重要參考。
報告指出,情緒消費已不再是小眾現象,而是逐漸成為年輕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從Soul平台內容數據可以看出,「療癒」「音樂會」「AI伴侶」等話題的關注度與參與度顯著上升。 這些內容不僅反映出年輕人對心靈治癒的強烈需求,也體現出他們正在通過數位空間與現實體驗相結合的方式,積極管理自身情緒狀態。
Soul App下設的Just So Soul研究院在報告中進一步總結了Z世代情緒消費的三大特徵。 其一,年輕人通過消費實現心靈治癒與壓力釋放,例如選擇溫馨、治癒系商品或服務以舒緩情緒。 其二,他們越來越依賴即刻滿足與情感陪伴,尤其是智慧陪伴類和AI伴侶產品,以彌補現實生活中的情感缺失。 其三,年輕人通過潮玩、IP周邊、數位藏品等具有圈層文化的商品,完成情感寄託與身份表達,在亞文化社群中尋求認同。
在情緒價值的付費動機中,價值共鳴、自我療癒、儀式感與審美契合最為突出。 近四成的青年願意為精神認同買單,顯示他們在消費背後更關注意義感; 約三分之一的群體通過消費緩解焦慮與孤獨,實現心理修復; 也有約三分之一的年輕人,將消費視為一種儀式感行為,願意為日常生活賦予意義,構建秩序與情感錨點; 同時,顏值與原創的吸引力,也能帶動年輕人的購買意願。
從消費類型來看,實物消費與體驗消費佔據主流。 不少使用者每月在相關領域的支出集中在100至300元之間,顯示出理性與適度為主的消費習慣。 另一方面,社交關係類與數位消費類消費也表現出較強的市場潛力,尤其是在年輕群體中。 報告指出,“05後”更傾向於為陪玩、委託等服務付費,而“00後”則更青睞數位商品與虛擬體驗。 這類消費不僅滿足年輕人的情感需求,也幫助他們在圈層中找到歸屬感。
報告顯示,青年群體的情緒消費月均支出金額為949元,其中近兩成每月願意在此方面投入2000元以上。 在消費頻率與時段方面,報告顯示超四成青年屬於高頻情緒消費者,每周多次進行相關消費。 而從時間分佈上看,深夜22點后與工作間隙成為兩大情緒消費高峰,通勤、午休等碎片化時間也被年輕人廣泛用於此類消費,說明情緒調節已嵌入年輕人的日常作息之中。
報告還從社會層面分析了情緒消費興起的深層原因。 在城市化與數位化雙軌並進的背景下,傳統人際關係逐漸弱化,年輕人面臨更高的社交成本與心理壓力。 他們通過消費構建個人化的情感支持系統,將商品或服務轉化為情感載體,形成“消費即陪伴”的心理認知。 與此同時,情緒消費也成為青年自主進行“精神自治”的一種方式,幫助他們在複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中維持心理韌性。
整體來看,《2025 Z世代情緒消費報告》從多維度描繪了當下年輕人通過消費實現情緒調節與文化認同的真實圖景,為社會理解青年消費現象、構建更友好的發展環境提供了有價值的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