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教育日長隆正式啟動藝術科普體驗活動

1月24日國際教育日,長隆宇宙飛船藝術科普體驗活動正式拉開帷幕,現場共有10餘組家庭參與,長隆將藝術與科普進行有機結合,探索出一條科普新路徑。

當記者隨著遊客朋友們踏入宇宙飛船,便被眼前各種光影類比的宇宙世界所震撼。 整個場館,目光所及之處都是各種海洋生物,彷彿置身五彩斑斕的海底世界,讓人大開眼界,孩子們更是興奮不已,探索求知慾望瞬間被激發。

微信图片_20240125092718(1).jpg

親子家庭拿著分發任務手冊,跟隨科普講解員的腳步,從海洋狂想曲到珊瑚秘境,從部落歡歌、亞細亞星球到鯨奇宇宙,一路上認識眾多神奇生物,聆聽趣味十足的生物故事。 比如我們叫大目的“紅鋸鱗魚”原來是夜行動物,晚上才會游到岩礁旁覓食,一雙超大的眼睛就是為了使它在夜間捕食時能夠看到東西。 “紅鋸鱗魚白天不吃東西嗎?” 相比單調乏味填鴨式的說教,這些故事吸引著孩子們去觀察大自然,提出疑問,了解學習更多孩子生態知識。

過程中,科普講解員也會引導孩子們觀察紅鋸鱗魚的顏色、特徵,融入剪紙遊戲,讓孩子們採用彩色拼貼的方式,藝術化複刻“紅鋸鱗魚”,在腦海形成深刻印象。 完成後,孩子們還可以根據自己的想像,再次創作。 “我這裡還畫了海水,這樣紅鋸鱗魚才能游去找食物。” 一個小朋友指著自己畫的波浪告訴記者說。

“我在這裡畫了幾個泡泡,這樣小醜魚和海葵就能在一起了。” 原來小朋友聽到科普講解員說,小醜魚能為海葵提供清潔服務及驅趕掠食者,海葵的觸手上有帶毒的刺細胞,能給小丑魚提供保護與食物碎屑,所以做拼貼畫的時候,他將小醜魚和海葵也放在一起,就像它們一直生活在一起一樣。

微信图片_20240125092633.jpg

科普后,以藝術的形式讓孩子們把學習觀察到的知識展示出來,發揮美學想像力,領略生命的多樣性,長隆的藝術科普活動,不止幫小朋友們深刻學習到海洋生態知識,更在藝術科普中啟迪心靈。

科普講解員深入淺出的講出海葵和小丑魚共存共生的關係,讓孩子們懂得,相互説明能增強和其他小朋友之間的信任感,共同健康成長。 “我語文不好,他可以教我,他數學不好,我可以教他,相互學習、相互説明,我們共同進步。” 來自東北的小凍梨對記者說道。

在部落歡歌戶外區,面對分工有序的細尾獴家族,孩子們也紛紛表示要向細尾獴學習,來自四川的小朋友說:“像我爸爸、媽媽主要在外面工作,還要照顧我,我現在要好好學習,才能快快長大,就不用照顧我了。 ”

作為孩子的第二課堂,長隆藝術科普活動通過動植物的生活行為習慣,讓孩子們認識到團結友愛,互幫互助,勇於創新等精神力量和信念,也在孩子們心中種下了愛護動植物,保護環境的種子。 比如,在海洋狂想曲,園區設置的救助動物遊戲便受到孩子們的青睞,他們通過踩地面亮燈的形式,完成救助動物的遊戲任務; 在珊瑚展區,珊瑚長老的戲劇性演出,讓親子家庭對珊瑚礁有了更深刻的認知:原來保護珊瑚礁,就是保護人類自己。

微信图片_20240125092642.jpg

“孩子零距離接觸海洋生物,去觀察它們的生活習性,瞭解海洋生物背後的故事,還有藝術輔導老師帶他們剪紙、繪畫,這比刷手機看電視更直觀,更有意義。” 專門帶孩子從北方來長隆珠海橫琴度假的張女士說。

一直以來,長隆在趣味科普領域不斷探索,此次嘗試將美育教育與科普相融合,以寓教於樂的形式打造藝術科普場景,既充分釋放孩子的天性,又拓寬孩子們的視野,同時讓孩子走進自然課堂,感受海洋生態之美。 長隆宇宙飛船從外觀設計到遊樂設施,將科普與遊玩提到同等位置,前瞻性打造沉浸式宇宙主題科普綜合體,組成宏大的互動沉浸式科普保育體驗空間,創新研學體驗互動內容,不僅設有鯊魚課堂、海牛課堂等8大科普教室,而且聘請專業科普講師,採用生動、活潑的形式教學,並融入剪紙、繪畫等藝術趣味任務。 未來長隆將繼續積極探索新玩法、新體驗、新場景,進一步研發美育與科普相結合的研學新課程,讓孩子們在“玩中長智”,以生動有趣的藝術科普豐富“第二課堂”形式,為大灣區文旅行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微信图片_20240125092722(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