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打造「端對端」模式,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物資保供是工程的“生命線”,供應鏈管理是專案生產的“穩定器”。 中交路建物資公司創新打造「端對端」模式,在中交集團「五全四大五型」戰略方向的引領下,扛牢保供抑價、降本增效責任,持續提升集采優勢、服務能力和效率品質,譜寫了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精準保供,築穩高效協同供應鏈

“全力打造’源頭集采+一體供應’的’端對端’經營模式和’高端合作+兩端對接’的’端對端’商業模式,為工程專案提供優質高效的物資配供配送服務。” 中交路建物資公司黨支部書記、執行董事柴繼坤介紹。 面對9個區域及150餘個在建專案物資保供的挑戰,該公司不斷優化採購模式、強化產業鏈上下游協同。

為此,圍繞鋼材、水泥、瀝青三大「拳頭」產品的銷售供應,該公司憑藉專業化管理和區域屬地化經營優勢,與集采廠家建立了長效穩定合作機制,從供應條件到技術品質,加強供應鏈管理,創建了“端對端”模式。 該模式即從物資生產廠家到專案建設現場,省去了中間多家單位參與,實現了採購、運輸、保供一條龍服務。

走進正在建設的秦沈高速公路(松嶺門至瀋陽段)施工現場,在遼寧省生產的鋼材和在河北省生產的水泥,經過該公司團隊的協同整合、就近集采,確保了物資材料保質保量供應,克服秦沈高速工期緊、任務重、建材用量大的挑戰。

精準保供折射出高效協同的供應鏈條。 該公司以「端對端」模式實現「工廠直達現場」,確保物資精準配送,保障了專案生產優質高效進行。

降本增效,精細管理下好“一盤棋”

在「端對端」模式下,中交路建物資公司積極貫徹中交集團「大集采」戰略,始終將「穩定價、穩保供」放在首位。

該公司加強全過程精細化管理,採取「廠家源頭集采」的方式實現平抑採購價格、降低採購成本、監督採購過程的職責要求和戰略目標,在物資保供上實現了“以量抑價、成本最優”,為項目節省成本上千萬元。 在秦沈高速公路(松嶺門至瀋陽段)的物資保供中,該公司紮實推進二次經營,建立動態價格調整機制,實現採購效益最大化,通過增加鋼筋品牌等措施,優化鋼筋採購成本每噸約20元; 水泥通過引入河北省水泥打破地方水泥協同,採購價格較集采每噸降低50元,降本增效成果顯著。 打破了遼寧省水泥的協同。

該公司通過精細管理實現降本增效,提升了產品競爭力。 在此基礎上,發揮資源整合和品牌信譽優勢,增強客戶黏性,積極主動開拓市場。 同時,進一步優化經營品類結構,逐步在地材、土工材料、專用材料等物資品類的競爭中發力,在秦沈專案公開招標的物資採購中,該公司相繼中標粉煤灰、聲測管、錨桿、鋼波紋管涵、壓漿料等材料,進一步優化了產品結構和市場佈局。

砥礪深耕,篤行致遠。 目前,中交路建物資公司已具備年度鋼材110萬噸、水泥360萬噸、瀝青10萬噸的供應能力。 “端對端”模式築穩物資供應鏈,提升服務能力與效益,擦亮了品牌。 “接下來,將持續加強供應鏈管理,為中交路建加快建設’一流基建價值鏈集成商’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柴繼坤表示。

通訊員:段欣